招生动态

首页 - 招生动态 - 正文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今世界,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各国都在调整和实施国家人才战略,以期在世界人才竞争的大趋势中把握机遇,掌握主动。为此,本报特约一些驻外记者就所驻国人才战略的实施状况进行采访,发回相关报道,以资参考借鉴。

美国:人才培养与吸收并重

■ 美国把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升至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位置,将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基础教育视为美国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柱。同时,通过放宽移民限制、增加签证名额等政策措施,大力吸引外国优秀人才留美工作。

美国政府在2010年5月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把国家的“繁荣”和“领先”与教育和人才挂钩,并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这项报告中,美国政府提出:要提高各个层次的教育水平,为民众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完整教育,包括高标准早期教育、改革公立学校、增加高校录取率、加强职业培训以及注重新兴产业所急需的技能教育等;加大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教育投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私营部门、非盈利组织和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教育和就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帮助美国学生掌握获得成功的技巧。

此外,为了加大公立学校改革力度,美国政府在2009年7月推出了“冲向顶峰”项目,拨出43.5亿美元鼓励地方政府改革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该项目鼓励各州结合升学和就业问题,联手制定共同的学术标准,通过改进考评方法,有效考核学生关键知识和高层次思考技巧的掌握情况;扩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师资培训水平,修订教师考核、薪酬和选留政策,将最有才华的教师放在最需要的岗位上,吸引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建立纵向数据系统,以此长期跟踪学生信息,提供决策依据,改善教学质量;鼓励各州大胆创新,通过有效方法改变落后学校的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将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基础教育视为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柱。2009年11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倡议发起了“创新教育”活动,由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共同推动,从课外活动入手,用十年时间进一步提高美国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能源部还设立了事业起步研究项目,向优秀科研人员提供资金支持,为他们在事业起步阶段提供创新条件。美国能源部于2010年1月宣布,将在未来5年为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69名优秀科学家提供8500万美元的研究基金,推动科技创新。

美国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已经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并成为了全球人才流动的最大受益者。许多外国学生,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在美学习生活几年后往往会想方设法留下来工作一段时间。美国之所以能大规模吸引外国人才,主要得益于该国的就业机会多、教学水平高、社会环境宽容以及相对开放的移民制度等因素。

数据显示,美国工程和数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中,约有半数为外国人;创新成果专利申请者中,约有50%为外国人;1990年至2004年,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生在外国。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提供的最新数据,2008年美国外国留学生人数超过67万,较上一年上升了8%。这些优秀的外国学生为美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成为美国科研水平领先全球的重要因素。同时,他们缴纳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2007至2008学年达155.4亿美元),而且还推动了学校科研项目的研究,促进了美国大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放宽移民限制、增加签证名额等政策措施,为外国优秀人才在美工作和定居创造条件,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H—1B短期工作签证额度。在1990年,为应对科学家和工程师可能面临短缺的局面,美国决定扩大移民法中的技术工种特惠制,包括H—1B工作签证在内的工作移民额度从每年5.4万人增至14万人。

此外,移民法还将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重中之重,简化外国人赴美工作、学习和经商的申请程序。在2000年,美国政府再次对H—1B工作签证和工作移民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从2001年开始,H—1B工作签证年度配额连续三年增至19.5万人,并且规定大专院校、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研究机构雇佣外国人员不受名额限制。为了缓解H—1B工作签证短缺现象,美国国土安全部在2008年4月宣布,将理科类、科技类和工程类F—1签证学生毕业后的实习期由12个月延长至29个月。所有这些措施,都为美国留住紧缺人才开辟了通道。

英国:重视培养创意人才

■ 英国将创造性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并建立相应的课程设置和科学评估体系。

注重人才培养的开放性,通过诸多措施吸引全球高技术人才。

英国的人才培养经历了从改革现代“学徒制”到规范职业教育,再到创意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突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英国政府长期秉持全球化的人才观,采取开放性的人才政策,引进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作为全球第一个提出并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英国在1997年成立了跨部门的创意产业工作组,明确将创意产业与金融服务业并列为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经过10多年的发展,英国创意产业年产值已达600亿英镑,占英国经济增加值的7.3%,吸纳就业人口200多万。

为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英国将创造性人才培养理念贯穿英国教育的始终,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教育的教纲都必须突出创意人才培养理念,并建立相应的课程设置和科学评估体系。幼儿教育寓教于乐,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中小学教育通过激发创意的课程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英国教育部启动了“发现你的潜力”项目,旨在2013年前每年为年轻学生创造5000个实习岗位,并为学生提供演奏乐器、表演舞蹈、学习写作、参与电影和多媒体制作、手工艺制作等机会。

英国政府还成立了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论坛,加强高校和业界的联系,利用高校资源为业界培养创新型人才。英国产业技能委员会曾在高校为电影、电视和多媒体行业举办为期3年的人才再造工程,高校为这些行业人士提供了上百种学习课程,使66%的影视业和24%的多媒体从业人员达到研究生水平,有效地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创新潜能。

英国还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投入,为创意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提供1000万英镑,资助创新产业的合作研发项目。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启动“创新人才成长计划”,与相关企业联手创建五个“精英中心”,着重于电影、时装、动画和数字媒体,帮助不同背景的人才发展潜能和创意。技术战略委员会还为创新产业建立“知识转让网络”,以推动创意迅速实现产业化,许多艺术机构及其活动也因此受惠,被注入资金已超过1.5亿英镑。

英国人才培养机制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开放性”。英国政府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人才会像其他商品一样高速流动,限制政策不利于吸引和培养全球一流人才,关键是要建立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平台,以此吸引全球人才。伦敦金融城就极具代表性,英国政府为其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对各国公司和金融人才来者不拒,推动了英国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尽管开放性人才政策可能会造成英国本土人才的流失,但本土人才海外择业仍可为英国做出贡献。如一名优秀的英国互联网人才,在美国一年可创造1000万美元利润,但其每年需要回到英国消费并投资,最终能将600万美元花在英国。

英国政府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吸引全球高技术人才。一是推出牛顿奖学金计划,向来自英国本土和其他国家的100名最优秀申请人提供资助,为未来的高技术产业输送一流人才。二是规定英联邦国家高技术人才不需签证就可在英国工作两年,从而吸引了大量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改革移民制度,为引进高技术人才提供便利。2003年1月起,英国内政部借鉴美国移民政策的经验,使修订后的技术移民政策相对于美国、加拿大更为简单、快速。

日本:

人才培养提速

政策提供保障

■ 日本积极推动科技人才综合推进计划、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确定了吸收外国优秀研究和技术人员的政策,将外国留学生提高到“高级人才后备军”的位置加以重视。

日本政府一直将“人才立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进入21世纪后,日本科技政策的目标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转变为力争确保和站在世界潮流的前列,并为此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

从2002年6月开始,日本政府决定实施科技人才综合推进计划。这一为期五年的计划由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负责,主要包括大量培养实用技术人才计划、240万人终身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机构评价推进计划等。该项综合推进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大专院校的现有教育体制,以大学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为对象,着力培养信息技术、环境、生物、纳米材料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确保向企业输送急需的、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人才。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定期派遣大学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到拥有先进技术和发展前景的大型企业进行研修,通过在企业的实际锻炼提高其实践能力。

日本文部科学省还推出了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从2002年开始,每年资助50所大学的100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对每项科研项目的资助时间为5年。这一计划共有4个目标: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世界顶尖级研究人员;培养各类产业所需人才;创造吸引各种人才,并给予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建设有利于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日本政府于2009年确定了吸收国外优秀研究和技术人员的政策,内容包括:制定吸收外国高级人才的重点项目,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多吸收优秀人才,并且长期吸收优秀人才”,将对外国高级人才的居留期限等相关手续给予优待。此外,还积极改善外国高级人才在日本的生活环境,如年薪、住宅、医疗、教育等,并进一步改进现行的外国人研修、技能实习制度。确定外国高级人才的吸收范围,主要以生活科学、环境、纳米材料、能源、制造技术、社会基础、生物工艺等领域的研究学者或者技术人员为主。

日本将外国留学生提高到“高级人才后备军”的位置加以重视。日本文部科学省、外务省、法务省等6部门于2008年5月公布了“留学生30万人计划”。根据该计划,相关部门将通过简化入境审查手续、扩大奖学金规模、向留学生提供生活和就业支持等,推动日本大专院校的国际化,争取到2020年吸引30万名外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一篇:职教软实力:内涵发展应成为更加明确的指向

下一篇:教育部:全国各类学校将全面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