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动态

首页 - 招生动态 - 正文

《光明日报》 时下,争创名校已成热潮,“名校工程”蔚然成风。然而,何为名校,名校何为,何不为?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名校?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一系列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财政状况比较紧张,教育基础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田建国的新著《名校建设》,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名校之名,名在视野。品位来源于眼光,视野决定高度。建设名校,必须有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视野,必须置于国内外形势下把握,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中来观察、认识和思考,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找座次、定坐标。对于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形”,也要看到“势”。我们看“形”,要从全局来看;看“势”,要从长远来看。形势在发展变化,建设名校的思路和对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作者从“形”和“势”两大纬度,系统阐述了21世纪时代发生的“两大变化”和人才培养宏观环境面临的“六大挑战”。这些变化和挑战赋予了名校建设新使命。

名校之名,名在理念。理念决定方向,是大学之魂。缺乏正确的办学理念,就没有一流的人才培养和学术成果,也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大学理念是对大学本质、功能、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和理性认识。作者运用多学科全新视野,拓展广阔的思维空间,把握世界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趋势,重新审视选择高等教育的功能价值,在全新视野中构建现代大学新理念。作者指出,工业社会大学理念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民主性、实用性和开放性,而信息社会大学理念的主要特征则是信息化、社会化、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轨中特别要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个性教育的办学理念、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重视道德的办学理念、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和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

名校之名,名在名师。现代理念需要现代“大师”引领。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大学不只是大楼林立,而是大师云集,这是大学的根基之所在。建设一批“德能正其身,才能称其职,言能明其志,笔能成其文”的名师群体,是建设名校的根本保证。作者认为,真正登上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必定是高端人才,是人才的“杰出群”。一个高素质的优秀拔尖人才可以决定一个群体一路不败的命运。一所高校有基本队伍,若没有拔尖人才,如同画一条龙没有画眼睛,就没有神韵,我们要在造就拔尖人才上实现新突破,打开眼界,走向国际,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大师。

名校之名,名在特色。特色是名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走特色强校之路,应当成为名校建设的本质追求和必然选择。作者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发展目标趋同,学科结构趋同,教育模式趋同。名校建设应该在“个性”和“特色”上下功夫。有个性才能上水平;有特色才能有生命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高,不求“高”、“大”、“全”,只求不可替代。

上一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内涵为本

下一篇:广州华商职业学院2010年招生专业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