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动态

首页 - 招生动态 - 正文

光明日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旨在推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的进程,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整体质量的提高。

如何理解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内涵?在一期和二期的建设工作中有哪些经验和问题?怎样推进三期建设?本期版面围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展开讨论。

以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出台为标志,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正式启动。这对高职院校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将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为高职院校,深刻理解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意义,抓住机遇,明确发展思路至关重要。

怎样理解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创新型人才队伍既需要科技领军人才,更需要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复合型、知识型一线创新人才。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理应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能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上进一步引领全国高职院校通过推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在农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要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既要加快发展农业类高职教育,也要充分发挥其他各类职业院校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因此,建设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发挥其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就高职教育自身发展而言,增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需要一批优秀院校的引领。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然而,对照现实要求和世界各国的情况,我国高职院校还需进一步深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增强高职院校的基础能力,直接影响到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前景。因此,需要集中财力和优质资源,在国家指导下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发挥其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全国高职院校基础能力的普遍增强,并使这些最优秀的高职院校能够在高职教育领域作出贡献。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建成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有利于凝聚全社会重视高职教育的共识,优化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环境,引领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如何发挥示范效应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100所高水平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它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示范性高职院校,需要达到哪些方面的示范效应呢?

一是提升效应。如今,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展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高职院校整体上存在着内涵建设薄弱的重大现实问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应调动和凝聚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办好高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院校在资金等方面的重点投入,可以实现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软硬件水平的显著提升,并实现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壮大高等职业教育实力,促进全国高职院校基础能力的普遍增强,并使这些最优秀的高职院校能够在高职教育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促进效应。示范性高职院校决不仅仅是投资建设的示范,更应该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加快发展,探索开放的办学体制、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学校与行业企业互动机制、工学结合机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技能鉴定的协同机制、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机制、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实训教材开发机制、教学做融合机制、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等,形成科学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示范院校还要在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民主办学等各个环节上作出表率和示范。

三是带动效应。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建设,将在办学实力、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特别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取得明显的进展,发挥积极的楷模作用,总结出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并拉动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带动高职教育改革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何在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已经开展两期,第三期即将启动。笔者认为,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几个重点:

一是继续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针,努力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长效机制,积极寻求行业、产业、企业持续有效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促进办学模式创新,增强办学活力。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二是实施“精品建设”战略,加强特色优势专业群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高职院校应以专业建设为本,坚持“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按照国家精品专业的标准建设国家、省、校三级精品专业体系,提高专业建设总体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对应。

三是强化“人才强校”战略,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使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培养与引进两手抓,特别要加强引进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以改变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批把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四是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围绕产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开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面向企业员工与下岗职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新兴行业、骨干企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开展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基地的生产性实习实训进行产品生产,探索生产与实训相结合的基地建设新模式,逐年提高产值,扩大服务基础。创新“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开展顶岗实训等方面,以及企业人员参与学校培养、建立校企互动机制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是一个内涵不断拓展、目标不断提升、思路不断创新、任务不断更新的过程。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一定会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路怎么走

下一篇:名校建设要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