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动态

首页 - 招生动态 - 正文

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对高职院校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观等高职院校发展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是高职院校发展远景与方向的指导原则,是高职院校的理想和独特的价值追求,是高职院校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办学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是指对高职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办学思想,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境界。高职教育要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高职教育要把握住办学理念。

当今时代,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高等院校办学理念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当前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主要呈八大趋势。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当代人力资源的匮乏,特别是适应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的供不应求,使人才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稀缺资源;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才逐渐成为一种贵重资源。面对这种挑战,现代企业不得不由“利用人”向“培养人、造就人、满足人”的目标转变。推动以人为本的管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关键,两者是学校内部管理活动的中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承担着管理者、传授者、代理人的角色。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的基本活动将围绕“育人”开展。高职学校育人的方式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成为一种历史潮流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理念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大趋势。

(二)教学、研究及服务一体化理念

大学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也带来了大学理念的改变;美国加州大学前校长克尔1964年出版的《大学之功能》一书,提出了他的大学新理念,认为大学不仅是教育机构和研究中心,还应是一个服务机构。由于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已成为知识工业的重地,知识与经济的结合,使得高等职院校已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社会的“服务站”。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社会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知识,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高职院校也必须极大地为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要提供服务。高职院校是具有教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的组织已成为世界的共识,教学、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主要趋势。

(三)大众化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们普遍形成了知识致富的理念。作为知识经济“动力源”和“助推器”,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高等学校,正由社会经济的边缘走向社会经济的中心。高职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所享受的特权,高职院校的大门将不断地向更多的人敞开。

根据美国社会学者马丁·特罗提出的精英、大众和普及的教育阶段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教育阶段。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可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转化。2009年,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已达290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3.3%。一些经济和教育较发达的省市,在2009就已基本接近或达到了大众化教育的要求。如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其毛入学率就已达到甚至超过了30%。

(四)市场理念

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生机和活力,就要立足区域,着眼当前,面向世界,研究市场。学校围绕市场办,专业围绕市场设,质量检验靠市场,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实用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在办学形式上,高职院校应当采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种办学方式,适应经济社会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加大自身改革调整的速度,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市场定位”要求学校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出发,确定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运作体制。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定位于企业定向的学历教育、科技人员的终身教育与求职人员的技能教育。首先,接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人才应是高职院校主要的发展方向,也是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其次,高职院校应满足在岗职工对较高层次的学历需求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可根据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灵活组织教学内容,采取围绕专题的中短期办班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函授为主、讲座为辅的形式。例如,当前各类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知识及专业外语的培训班等。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也可以带着企业的开发课题进校接受培训,利用学校相对雄厚的科研力量进行攻关。学校还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专业条件,组织科研人员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到第一线去办学。学校也可以将实验室、图书馆和校办工厂等教学、科研设施对外开放,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发挥专业设置灵活的特点,根据人们择业或再就业的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这些人员进行较系统的岗前培训。

(五)国际化理念

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满足探索真理和发展知识的需要,而探索真理和发现知识本身,就是一项没有国界的事业,因而,高职教育是一项国际性的事业。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教育作为服务性产业之一,也将按照《服务贸易总协议》(GATS)有关开放服务市场的规定,对WTO的成员开放。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龙头”,其国际化也已迫切地摆在面前。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高职教育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正在逐年扩大。在行动上不仅表现为学者互访、学生访问交流、合作研究、联合办学、互派留学生等形式,还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的国际交流、相互借鉴等形式。

现代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全球性趋势,而国际化理念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必然趋势。

(六)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标志和潮流。“教育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压抑创新精神的力量”,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发源地和知识创新的集散地,其责任就在于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时刻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创新能力已日益成为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大批高质量和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每一所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形势造成的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高等学校必须选择创新性的办学理念作为指导和灵魂,才能指导创新性的办学实践。

(七)终身教育理念

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也就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因此,“一劳永逸”的一次性学校教育以及“从一而终”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成为人生存的基本手段。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终身教育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杠杆,当作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我国从“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高度重视终身教育,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成人教育要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大力加强在职干部的培训提高和继续教育工作,以高职院校为依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教育法》用法律形式确定了继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院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荟萃,有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队伍;有大量现代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及教学手段;有丰富的图书资料、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先进的信息手段;与国内外有广泛的联系,高职院校的大批教授、专家熟悉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和发展情况,信息灵通,是传播高新技术的重要力量。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发挥终身教育主力军作用,改变高职院校是培养学士、硕士等进行一次性教育的旧观念,适应开展终身教育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成为开展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

传统意义上的高职教育是终结性教育,且专门化强、服务面窄。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的更新加速,从业人员在一生中会多次变动职业和更新职业技能,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应尽可能综合化,拓宽专业服务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技术结构变动对高级技艺人才的需求。同时,建立与中职相通、与普通高等教育相连的“立交桥”,为具有不同禀赋的社会成员提供多种成才的途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多种多样的人才群落。

(八)特色理念

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有特色,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高等教育和人才竞争中,在高职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进程中,才有区别于他校的鲜明特点和亮点,才有自己的生机活力和生存空间,才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应有地位,才能为人类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特色是高职院校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自主权的表现,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曾说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今后企业可能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精越好,也就是说要有特色,才能取悦于消费者。在知识经济社会,高职院校能否创办出自己的特色,更是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之间为争夺生源、争夺客户的竞争正呈日益激烈之势,竞争的结果是国家文凭慢慢淡化,学校文凭得到强化。《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报告提供了下列很有说服力的数据:到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剧增至1.24亿人;而在2008-2020年内,又将大幅下降,2020年的学龄人口为8200万人。因此,制订特色的办学理念,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

在当前高职院校改革的浪潮中,每所学校都面临相同的机遇,高职院校只有抓住历史机遇,以明确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才可能与时俱进,从而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1.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类型特色

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有两个方面:其一,它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二,它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以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以能力为中心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实践训练。其主要目标不是针对具体岗位培养技术工人,而是针对岗位群培养第一线的生产技术员、高级服务人员和最基层的经营管理人员。

2.高职教育要办出区域特色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有利条件,办出有区域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开放性、外向性、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接轨这三大区域性特色。

3.高职教育要办出学校特色

目前我国多路大军共同举办高职教育,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办出不同的特色。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以自己的亮点、优势打造品牌,提升自己的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廖榕就董事长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下一篇:国家民办教育政策法规的最新进